聊城市茌平区韩屯镇:厚植文明实践沃土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字号:
发布时间: 2023-11-10 发文单位:茌平区人民政府

今年以来,聊城市茌平区韩屯镇始终把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工作作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举措,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紧紧围绕“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这一主线,强化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做实做细品牌项目,打造了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平台,乡村文化振兴画卷在韩屯大地绚丽铺开。

突出规划引领,擘画文明画卷。韩屯镇党委政府坚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建设工作,实行镇、新村、网格村党组织书记负责制,建成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4个、新时代实践点51个,形成了“站所有品牌、村村有活动”的良好工作格局。镇党委会先后2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学习中央和省、市、区委相关会议、文件精神,审定印发了《韩屯镇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实施方案》《韩屯镇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工作方案》等多个文件,先后组织人员赴淄博市、青岛市等进行考察学习,吸收借鉴先进经验,为全域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试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统筹整合资源,壮大服务力量。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目标定位和能力提升,对标“五有”建设标准,加强经费保障,加快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对全镇文化讲堂、乡村舞台、农家书屋等56个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进行归类整合,统管使用,搭建了理论宣讲、市民教育、文化宣传、科技科普、健身体育、便民服务六大平台。截至目前,全镇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5个,便民服务站点56处,文明实践广场56个,实现了“一个场所、一个主题、多种使用、群众受益”,把活动场所建在了群众的“家门口”,建成了群众立根铸魂的“加油站”。依托茌平融媒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对现有26个志愿团体和1800多名志愿者进行归类归口划分,组建镇级志愿服务队6支,村级志愿服务队20支,培育出了许迎明、安然、米雪、梁付梅、张梦萦、王英臣等一大批优秀志愿服务者,志愿服务队伍力量进一步壮大。

聚焦群众需求,开展志愿活动。坚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大力推行“群众点单-派单-志愿服务队接单”的闭环服务模式,由镇民政、残联、团委、妇联、综治办牵头,常态化开展进村入户宣理论、农家小院讲故事、田间地头普科技、乡村舞台唱梦想、“有事你说”解民忧、移风易俗树新风等多种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队开展宣讲120余场(次),开展主题宣讲、“革命英烈故事”等活动40余场(次),受众达4300余人(次)。依托科普基地培养农村群众身边的“土专家”“田秀才”12人,开展西红柿品种选育、甜瓜标准化栽培、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金银花种植采摘等技术培训30余场(次),培育了种植能手王教兴、种菜土专家西林坤、新农人赵雷等致富典型。组织文化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一村一场戏”“消夏晚会”等文化活动180余场(次),展播红色电影110余场,举办编织、虎头鞋制作等民俗文化交流展演9次。

注重凝心聚魂,弘扬文明新风。坚持以身边人教育身边人,组织志愿服务队中的一线教师白晶一、大车司机张传学等先进人物现身说法,开展系列访谈活动5场(次)。持续开展“韩屯好人”“好婆婆、好媳妇”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现有市级道德模范2人、山东好人2人。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行动,刊播《弘扬婚嫁新风 推动移风易俗》《蒲公英播报》等公益广告,建成文明诚信积分超市5个,指导全镇4个行政村成立红白理事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4个行政村绘制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乡村文化墙,举办“弘扬文明新风尚”文化宣讲,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逐渐成为韩屯群众一种文明新风尚。

创新融合发展,打造特色品牌。韩屯镇在全面总结以往工作成效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探索创新、融合发展,以“志愿服务有平台、群众参与有动力、活动开展有温度、广大群众有实惠”为目标,着力打造具有韩屯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品牌,打造了红色帮办、兴教助学、我来宣讲3大品牌项目,各志愿服务队创出了“党课时刻”“文化常下乡”“科技小板凳”“有事我来办”等“接地气”的品牌活动,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韩屯,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广泛而深入开展,到处洋溢着文明实践的美丽篇章,到处飘荡着志愿者的靓丽身影,温润着百姓的心田,温暖着百姓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