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长信箱
信件编号 标题 办理情况 类型 办结时间
  • 信件总量
  • 已办结量
  • 回复中

在线访谈
对话县委书记|茌平:向“绿”而行,向“高”攀登
访谈时间
2024-05-18
访谈嘉宾
茌平区委书记孙荣军
内容简介
能耗强度高、污染排放大,绿色低碳转型怎么转?村庄小而散,如何推动乡村振兴?迈入“高铁时代”,怎样发挥高铁的乘数效应?5月15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对话县委书记”融媒访谈,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党委常委、副总编辑刘洪昌对聊城茌平区委书记孙荣军,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董彦岭,围绕绿色低碳转型、乡村振兴发展、高铁机遇与挑战等话题,看茌平如何向“绿”而行,向“高”攀登。刘洪昌:2019年茌平撤县设区,近年来提出“鲁西领跑、全省先进”的目标定位。请问孙书记,这样的目标定位是怎么确立的?孙荣军:茌平是聊城的经济大区、工业强区。立足这一工作基础,面对由“县”到“区”的能级提升,区第一次党代会确定了“鲁西领跑、全省先进”的目标定位:“鲁西领跑”就是全面工作在聊城市拿第一,“全省先进”就是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县域前50名。近年来,我们锚定这一目标定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突破。2021年以来,茌平连续3次上榜“中国地级市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位次不断前移,2023年列第90位,实现了从“全国百强县”到“全国百强区”的蜕变升级。刘洪昌:请问一下董教授,由“县”变“区”,茌平赶超进位该如何发力?董彦岭:一要因地制宜,茌平的工业基础好,要继续发挥好这一优势。二要敢于争先,茌平有各种发展机遇和进位争先的条件,应勇于善于争先。刘洪昌:面对绿色低碳转型的繁重任务和巨大压力,请问孙书记,茌平是如何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孙荣军:茌平是第二产业一家独大的典型工业县区,能耗强度高、污染排放大,加快工业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是必须答好的“必答题”。近年来,我们重点加强了三方面工作。一是狠抓节能减排。大力推进重点企业装备升级、技术更新、能源替代,投资近100亿元滚动实施工业技改项目219个,推动万元GDP能耗较“十三五”末下降12.6%。二是狠抓循环经济。形成了能源、有色金属、化工、生态环保四大循环产业链条,年可综合利用工业固废1400余万吨、增加经济效益100多亿元。三是狠抓污染防治。坚持全域治理、重点治理、科学治理、铁腕治理“四个治理”同步发力,推动全区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好转,2023年优良天数达到212天。刘洪昌:业内有句话叫“中国铝业看山东,山东铝业看两‘平’”,其中“一平”就是茌平,近年来茌平的铝产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托传统工业,茌平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孙荣军:茌平因铝而兴、因铝而强,是全国知名的“铝城”,形成了以电解铝、氧化铝、铝加工和汽车零部件为主、近千亿级的标志性产业链。目前,茌平的铝产业正在向精细化发展、向终端领域延伸,折射出了茌平浓厚的创新氛围。我认为,传统产业集聚,正是茌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我们突出强化创新驱动这一关键,重点在建平台、聚人才、强主体上下功夫,着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通过这些措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目前,茌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至89.3%,较2020年提升43.3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高达5.46%,超出聊城市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是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多。刘洪昌:当前,我省正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县域如何向“新”向“绿”?这个问题请教一下董教授。董彦岭:县域产业普遍的现象是比较传统,科技含量不高,或者是面临的转型压力较大。应该利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契机,坚定不移地向绿色低碳转型。茌平的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譬如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生产生活、工业农业的有机融合,化不利条件为有利因素。刘洪昌:这几天我们在茌平采访,发现咱们成立了很多行政新村,通过这种方式让村庄抱团发展。请问孙书记,茌平为什么采取这种方式?成效如何?孙荣军:行政新村的设置,是县域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一次探索和创新。长期以来,农村村庄多、小、散的空间结构,非常不利于资金、资源、政策的集中投放。2019年,我们将全区732个行政村优化调整为62个新村和26个社区,针对新村创新推出组织联建、经济联盟、机制联动、便民联享“四联”模式,形成了党建引领、强村带动、弱村赶超、村村共富的发展格局,极大助力了乡村振兴进程。目前,62个新村集体收入全部超过50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的新村达到20个、占比32.3%。刘洪昌:村庄抱团发展确实有很多好处,请问董教授,如何评价这一方式?对其它地方的乡村振兴有没有借鉴意义?董彦岭:通过成立行政新村,连片发展,既可以让发展基础好、治理效能高的村庄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还可以形成规模优势,整体谋划,错位发展,这两方面对乡村振兴都有重要借鉴意义。刘洪昌:正所谓“高铁一响,黄金万两”。去年,济郑高铁开通,茌平迈入“高铁时代”。茌平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孙荣军:济郑高铁开通后,给茌平带来了大量的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说实话,高铁的开通既有机遇也有挑战。茌平距离济南仅60分钟车程,在高铁开通以前就明显受到济南的吸附。可以预见,高铁开通以后,这种吸附效应将更加突出。但茌平与济南等大城市的定位、功能和产业布局大不相同,完全可以实现错位发展、互动发展,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为此,我们重点在产业转型升级、平台载体建设、城市品质提升和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准备并寻求突破,力争把济郑高铁的优势用足用好。刘洪昌:高铁对县域经济发展意味着什么?怎样用好高铁带来的机遇?董彦岭:高铁开通只是为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不意味着必然会带来发展,还需要自身做好准备。济郑高铁的开通,为茌平发展提供了交通优势,增强了发展后劲,但还要在软环境上下功夫,发挥高铁的乘数效应。刘洪昌: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省会经济圈建设、新一轮鲁西崛起等战略在茌平叠加,那么县域发展应如何把握重大战略机遇?董彦岭: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会提高流域城市合作的机会和水平,省会经济圈提升圈内城市间尤其是与中心城市济南间的一体化水平,而新一轮鲁西崛起则体现了政策向包括聊城在内的鲁西地区的倾斜。济郑高铁就是几大战略叠加的一项重要成果,抓住机遇做强做大,就是对战略机遇叠加的最好回应。刘洪昌:就县域的高质量发展,采访最后,请孙书记谈一下经验和建议。孙荣军:走好县域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每个县市区的区位、基础、机遇不尽相同,方向路径也必然有所区别。在谋划推进高质量发展上,我们重点做到了“三个坚定不移”。一是坚定不移锻长板。坚持工业立区、工业强区不动摇,逐步成长为鲁西首屈一指的工业强区。二是坚定不移补短板。狠抓农业产业链条率先突破和服务业补短提升,推动一产、三产不断提速增效。三是坚定不移保落实。接续开展解放思想、事争一流暨“强作风、勇担当、提效能”活动、“干部执行力提升年”活动,有力推动各项工作紧抓快办、高效落实。接下来,我们将矢志锚定“鲁西领跑、全省先进”的目标定位,聚力唯实唯干唯先,加力攻坚突破、稳进提质,全面开创县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