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闻联播》播出茌平区行政审批工作典型经验

字号:
发布时间: 2024-05-23 发文单位:茌平区人民政府


乡村振兴,富民为本。茌平区振兴街道以金银花种植作为特色产业,实现种、养、销一体化,形成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5月20日,茌平区创新政务服务模式,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典型经验在《山东新闻联播》播出。

山东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不断梳理办事流程,推进政务服务模式创新,提高审批效率,最大限度利企便民。

眼下,聊城市茌平区优水优用、分质供水项目正在铺设中水管道,因为在招标过程中采用了异地评标,施工进度比原计划提前了两个月。

聊城市茌平区洰源自来水公司运营总监吴艳艳说:“因为我们这个项目投资18个亿,我们很重视,用异地评标,我们直接请到了省外的资深专家在网上评审。”

评标是招标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按照规定,线下评标至少需要5位专家到场,在以往,大多只能抽取本地专家。

聊城市茌平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雪说:“(以往评标)主要是聊城本地的专家,如果聊城市外的需要企业负担专家差旅费,一旦有延误,标就废了。要是想请外省的,我们没有专家库,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提升“跨域办”服务水平,山东出台了远程异地评标管理办法。借此契机,茌平区探索实施云上共享专家,异地多点评标模式。然而,想要网上办成“一件事”,线下先要解决“多件事”。

聊城市茌平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雪说:“首先还是没有专家资源,没有专家库就没法抽取;再一个就是跨区域系统没法对接,数据不能共享,像评标系统、专家云签系统这些供应商都不一样,数据没法互通。”

为此,当地对接电子评标系统,升级远程视频会商和专家云签,同时,利用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在全国范围内从评标终端环节进行匹配筛选,根据适配程度,签订远程异地合作协议。

聊城市茌平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科科长李琳说:“等于是建了个异地评标的朋友圈,一个评标,这边主场抽3个专家,客场可以在我们合作的全国范围内40个区县再去抽取2位,从开标到结果确认,都实现了网上通办,从面对面成了屏对屏。”

从办成到办好,茌平区跟进推出“重点项目一件事”服务,将招商引资、政策性资金类等项目的审批事项纳入联办流程,通过全周期协同管理平台,联合住建、发改等28个职能部门,为企业提供模拟在线审批。

聊城市茌平区重点项目挂图作战指挥部调度推进督导组组长刘文说:“如果达到时限不审批,系统会预警,我们也有相应的红黄蓝挂牌督办。”

截至目前,茌平区所有建设工程类项目全部实现异地评标,工程建设、化工生产类项目全部实现一表申请、一次踏勘、一次评审集成办理。

聊城市茌平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师兆翔说:“不断加强跨地域、跨系统、跨业务协同管理和服务,让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让审批流程最优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去年以来,山东推动144个营商环境创新改革项目攻坚突破,高效办理企业诉求,大幅提升行政效能。山东连续四年入选营商环境最好十大省份,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处于全国第一梯队。双赢局面。小小金银花成了乡亲们的“致富花”,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立夏过后,金银花进入收获季。振兴街道赵屯社区的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手法娴熟地采摘着金银花,并及时进行筛选、晾晒,田间地头一派丰收忙碌的景象。

村民李爱红说:“我从早上来采摘,一天能摘二十斤左右,多劳多得,也不耽误干农活儿。”

近年来,振兴街道始终坚持“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理念, 有效实施土地流转,合理利用合作社集中收购,推动农户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共同探索并实践“种养结合,互惠互利”的发展道路,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茌平大牤牛现代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贾春华说:“我们承包了150亩金银花,每年大概能产一万多斤,周围的村民从五月初到十月份,都到我这里来采金银花,也为周边老百姓提供了一份就业机会。”

如今,靠着这小小的金银花,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成为推动当地乡村振兴的“致富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