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周

字号:
发布时间: 2024-04-28 发文单位:茌平区人民政府

马周(601~648),字宾王,博州茌平(今茌平区振兴街道办事处马庄)人。少孤,家贫,勤奋好学,精《诗》、《书》,善《春秋》,性情旷达。武德中,补州助教,不就。贞观初,到长安,寓于中郎将常何家。631年(贞观五年)太宗召百官言得失。常何本一武夫,学识甚少,马周代何为疏,所论二十余条,得太宗赏识,即日召见,以马周为直门下省。翌年,拜监察御史,上疏言治国之本,太宗称善,擢拜给事中,转中书舍人。后官至吏部尚书、银青光禄大夫。曾直谏太宗以隋为鉴,少兴徭赋,提倡节俭,反对世封制。卒后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高宗即位,追赠尚书右仆射、高唐县公。“马庄春雨”为旧志所载茌平八景之一。  
  穷困潦倒日  
  马周自幼父母双亡,家徒四壁一贫如洗,时常靠乞讨度日,年过三十,仍没娶妻。马周虽穷,但却嗜学如命,常常为识一字,见人打躬作揖,求人讲解,每当冬天,马周的日子更难熬了。寒夜里,冻饿不堪,他便拥书而坐,借着雪的反光,彻夜专读,以挡饥寒。不几年,马周便精通了史书,尤其擅长诗文,志气谋略样样超人,成了村里人的主心骨。这时的马周雄心勃勃,但只因家贫,一没有高攀的彩礼,二没有举荐之人,眼看着才气学识差他一万倍的平庸之辈平步青云,有的用钱买了官,有的当官发了财,而自己却怀才不遇,马周时常为自己的处境唉声叹气:“时也,运也,命也”。  
  马周烦闷时只有以酒消愁,每天喝的酩酊大醉。日常生活困窘,吃了上顿没下顿,他都不在乎,唯独少不了杯中之物。有时自己手下无钱买酒,打听到邻居谁家有酒,便不管三七二十一,跑去喝个烂醉,而且还耍酒疯,邻居们被他吵骂的没有一个不烦他的。因此,人们背后都叫他“穷马周”,又叫他“酒鬼”。  
  常何纳贤才  
  博州刺史达奚听说马周有学问,便聘任他做了本州助教。但是马周仍整日醉酒,导致误事,羞愧难当,遂辞了差事,西奔长安。  
  到达长安,马周住在别人介绍的卖蒸饼的一个寡妇家里。周围人见寡妇把一个远道而来的单身汉留在家中居住,便说三道四,造出许多议论来。寡妇是个精细人,早已觉察了周围的议论,于是便对马周说:“我本想留您住在这里,但怎奈一个寡妇人家,难免人家说些不中听的话。先生您前程远大,应当选高枝而栖,以图上进。要是埋没在这里岂不可惜?”马周说:“我也愿意到别处去,给人家做个门客,只是没有门路。”正说着,只见中郎将常何家仆人又来买蒸饼,卖饼娘想那常何是一个武将,必定少不了文人帮助,于是,她向那个仆人问道:“我家有个亲戚马秀才,挺有学问,想在这里投奔一位贵人,做个门客,不知你家老爷用得着吗?”那仆人立即答道:“太好了。”  
  原来,当时正值天旱,太宗皇帝指示让五品以上的官员都绞尽脑汁考虑问题,思索治理国家的大事,要把朝政的得失对错,直言不讳的讲出来,供皇帝选用参考,论常何的官职也应该提些意见,写成奏折递交上去。所以,仆人回去给常何一说,常何很高兴,立即派人备马,把马周接回家来。  
  金殿才学显  
  马周告别了卖饼娘来到常何家中,常何一见马周仪表非凡,相貌堂堂,十分敬重,当天备酒相待并打扫出书房等,留马周歇宿。  
  第二天,常何又拿出二十两白银,十匹稠绢,亲自送到马周住处作为聘金。  
  马周作为一门门客,这种寄人篱下的日子,非常不习惯,孤寂烦闷之时,常面壁而诵诗文。这日,马周到后花园散步,见树木葱葱,鲜花争妍,满园香气袭人,心中烦闷为之一扫,站在潺潺的溪头,吟哦诗文。那口诵如流,抑扬顿挫,出口不凡的诗文,恰恰被愁苦不堪的常何听到,常何忙派人把马周请到客厅落坐,把皇帝要求文武百官各抒己见、征求意见的事说了出来,请马周代笔写出建议上奏朝廷。马周听后,立即让常何仆人送来笔墨纸张,手不停挥,一气呵成二十多条建议,常何见了佩服得五体投地。次日早朝进宫去呈献给唐太宗。  
  第二天,太宗皇帝读过这份建议书后,爱不释手。不但见地非凡,而且切实可行,不禁拍案称奇,但他又疑惑地问常何:“你是个武夫,不涉经学,不会有如此的宏论,你是从什么地方弄来的。”常何忙拜服于地,口称“死罪、死罪!这二十多条建议的确不是臣能想出来的,而是我们家的门客马周所为”。太宗皇帝又问:“马周现在哪里?你马上叫他来见朕。”  
  当差的接到圣旨直接到常何府上叫马周,可马周早晨刚喝了酒,正呼呼大睡呢。仆人怎么也叫不醒,接着又一道圣旨来了,可马周仍然没醒。无奈皇帝又下了第三道圣旨,而且这次让中郎将常何亲自来叫。常何来到书房,让书童扶起马周,他含了一大口凉水,猛的喷在马周的脸上,这才弄醒马周。当马周听说皇帝降旨召见他时,慌忙起床上马,跟着常何来到金銮殿。  
  在金銮殿见了太宗,马周跪拜于地。太宗问:“你是哪里人,做过什么官?对当今国家治理有什么见解?”马周奏道:“臣乃茌平人,曾经当过博州的助教,因不得志弃官来到京都,今天,有幸晋见皇帝实乃万幸……”  
  马周议论政局,援引事类,举要删芜,会文切理的非凡学识,超常见解,皇帝听后大喜。当即封马周为监察御史,并钦赐袍笏官带。马周谢恩而出,仍回到常何府上。常何专门摆酒设宴,为马周庆贺。至晚酒散,常何不敢屈留马周在自己的书馆住宿,准备好了车辆把马周送到他的“亲戚”赵家蒸饼的寡妇家去。直到这时马周才如实说:“那寡妇并不是我的亲戚,我只不过是在她家借宿而已,还上她家干什么。”  
  洞房花烛夜  
  常何一听大惊,马上问:“你家有眷吗?”马周惭愧地说:“我因家贫,到现在还没有娶妻呢。”于是,常何便说:“前些日子,我们这里有个叫袁天罡的看相高手,曾经给寡妇相过面,说她有‘福相’,能做官太太,这个人一定就是您,再说你在她家住过一阵子,如不嫌弃,何不与她成亲?如果你没意见,这事就 由 我来当媒人吧?”  
  马周对卖饼寡妇的印象也很好,感觉她是个善良勤劳、温柔贤惠、能体贴人的女人,又感谢她多日的照顾,已经有娶她为妻的想法,常何一说,正中下怀,马上同意了。  
  这天晚上,马周仍住在常何书房中。  
  第二天,马周又与常何一道上朝议事,这时又遇鞑虏反叛,太宗皇帝虽然派出四大总兵剿杀,但仍顾虑重重,于是,就和马周谈起这件事,马周听后,就滔滔不绝地说了平虏之策,而且句句谈到皇帝的心坎上,太宗皇帝大喜,连声赞道:“句句都是治国安邦的高策。”当即又封马周为给事中。  
  因常何举荐有功,又赏赐常何一百多匹彩绢。常何谢恩出朝回家,立即派人到卖蒸饼的寡妇家, 寡妇高兴的 答应了这门亲事。常何 把 皇帝给自己的彩绢送给马周,当了定亲的聘礼,又为马周租了一套大宅院,请马周住下。然后选择吉日,让马周与寡妇喜结良缘。  
  治国忠良才  
  对太宗的知遇之恩,马周十分感激,马上戒掉了嗜酒的恶习,并且不管办什么事都认认真真,从不马虎,同时,他还把自己随时看到和想到的治国安邦之策,写成奏章,呈给皇帝,以供参考。  
  当马周看到皇帝的孩子,每天玩耍,不学治国之策时,就劝皇帝说:“陛下少年时出身庶众之间,知道百姓的疾苦,是以能够谨慎节欲,而你的孩子都生长在皇宫的深宅大院内,不知道外面的事情,万岁之后,他们怎么能掌管唐朝的大权呢?陛下虽以大功定天下,但子孙万代计,必须让这些孩子们思禹、汤、文、武之道,学习文化,习练武功,体验生活,了解人民的疾苦,为民办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得到人民的拥护。”  
  马周还建议说:“各个朝代的皇帝,看到上个朝代的灭亡,都先看到他们治国的不足,而没有想到自己执政时期的缺点和过失,不是吗?殷纣王笑夏在荒淫无度中灭亡,而幽厉二王也笑殷纣王不会执政,隋炀帝刚刚当上皇帝时,不也笑齐魏的战败吗?今天,我们看炀帝的灭亡,也如同隋炀帝看齐魏的灭亡一样。臣恐怕后来的人看到我们此时的缺点与不足,以防走前人的老路。”  
  太宗皇帝很佩服马周的远见卓识,遂即又封马周为太子的老师。  
  进谏砭时弊  
  贞观九年(635年),马周在提拔任用官员、反腐倡廉等问题上,又奏上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说:“国家的兴旺,事业的繁荣,在于任用提拔有才能的人才,这是政令畅通的牢固基础。即要表扬清正廉洁的官员,又要批评或治裁那些贪污腐败分子,而您对自己身边的人,不论功劳大小,清廉还是腐败,都委以重任,这样对于国家和人民都是不利的。”接着他说:“选拔各级官员,不能把眼睛盯在自己周围人身上,而应当重视从地方官员中选拔,特别是从边远的地方官员中选拔,因为他们有实践经验,有实际操作治国安邦的良策;再派有能力、有培养前途的年轻人到地方任职,以锻炼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我所用。”唐太宗很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建议,并加封马周为朝散大夫。  
  马周还对朝廷宗室的亲属镇守各地,并沿袭传给子孙的做法,很不满意,上奏皇帝说:“十几岁的孩子,就可以继承上辈的职务,如果他年轻气盛,又无才干,那势必坑害了老百姓,皇帝您应该量体裁衣,根据各自才能大小,而安排不同的官职。”  
  马周看到皇宫内,仅凭一技之长,被皇帝请进宫就不可一世的人,十分气愤,他上奏皇帝,开除这些小人,以免一块臭肉弄的满锅腥。太宗皇帝采纳了马周的建议,罢免了很多养马的马夫,奏乐的乐师等人的官职。  
  马周还常常以历史为镜子,归功皇帝积德累业,恩待于人,他指出自古明君圣主,虽因人施教,恩威并举,但主要还是注意自身廉洁,多施恩于人。这样一来,天下百姓才能“爱之如日月,畏之如雷震”,为大唐江山的稳固打下牢固的基础。  
  体察民 间 疾苦  
  马周来自民间,加之出身贫苦,他很体贴民情。他反对大兴土木,繁重而多的徭役,主张励精勤政,洁身自好,为民办好事。  
  贞观十一年(637年)马周上奏皇帝:唐老皇帝住在夏禹皇帝省吃俭用,穿着补丁的衣服,汉文帝珍惜百两黄金,而停建露台,而我们今天却在京城大兴土木,老百姓都说花费太大了,还有多种繁重的徭役,哥哥去了,还不行,弟弟也得去。从年初忙到年末,来回五六千里地,春夏秋冬四季不断,老百姓叫苦不迭。自古以来,国家的兴亡,不是说你国家储备了多少银两,而看老百姓生活的怎么样,民心的所向。因此,马周建议减轻赋税和劳役,压缩官府开支,开仓赈济受灾的群众。  
  马周才思敏捷,考虑事情全面,分析透彻,所以每次上书言语,无不切中时弊,深得太宗皇帝的赏识和文武百官的尊重。唐太宗对马周言无不听,谏无不从,感慨地说:“朕与马周,暂不见则思之。自朕临天下,虚心正值即有魏征,朝夕进谏,自徽亏亡,刘泊、马周、褚遂良继之。”太宗曾经亲笔赐马周飞白书道:“鸾凤凌云,必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  
  贞观(641年)马周升迁为治书侍御史,兼知谏议大夫,又兼晋王府长史。晋王被立为皇太子,马周又被提拔为中书侍郎,兼太子右庶子。  
  贞观(644年)马周提升为中书令,兼右庶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太宗皇帝亲自东征辽国,同年升迁马周为吏部尚书加银青光禄大夫。至此,卖饼娘寡妇自然就成了吏部尚书的夫人。  
  一世英才名  
  马周患有消渴病(糖尿病),唐太宗派名医内使络绎不绝地去看望。病重期间,太宗皇帝亲自为他煎药,皇太子也多次到他病床前问安。临死的时候,马周把自己陈事的手稿全烧了,他说:“古代管仲、晏婴劝君戒过,身后图名,我不想这么做。”  
  贞观二十三年(648年),马周病故,终年48岁。太宗皇帝亲自为他举办丧事,并让马周在自己的墓室昭陵陪葬。当高宗继位后,又追赠马周为尚书左仆射,垂拱三年,其塑像配享高宗庙庭,被人祭祀。  
  马周陪葬与昭陵,但后人为表彰其功德,又在故乡再修马周墓。《茌平县志》载:“东郊一里许,马周墓在焉。张奎、叶天球、张寅、王靖、李秉愚诸名贤,皆有诗刻石,康熙年间茌平知县王画之重筑之。”  
  据有关资料记载,马周诗集十卷,可惜今天搜集到的很少,在新出版到的《全唐诗》中仅录有他题为《凌朝浮江旅思》诗一首,诗曰:“太清上初日,春风送孤舟。山远疑无树,潮平似不流。岸花开且落,江鸟沉还浮。羁望伤千里,长歌遗四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