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仲连

字号:
发布时间: 2024-04-28 发文单位:茌平区人民政府

鲁仲连,战国时期 齐国 高士,今冯屯镇望鲁店村人。《史记》中说他“好奇伟倜党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唐代诗人李白很敬佩他,曾赋《咏鲁仲连》诗,曰:“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未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辩难田巴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战不休,天下动荡纷乱,各国邦无定交,非威不立,非势不行。在图霸争雄的角逐中,各诸侯国都十分重视策士和计谋的运用。于是,文人辩士应运而生,据时而谋,四处奔走。“纵横参谋,长短角势,转丸聘其巧辞,飞钳伏春精术;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鲁仲连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位。  
  鲁仲连,他一生不做官,然而“在布衣之位,荡然肆志,不诎于诸侯,谈说于当世,折卿相之权。”在当时的社会,他作为一个平民百姓,敢于触及时政,以自己精辟的见解,使那些达官贵人为之折服,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他少年时就以能辨著名,被赞誉为“千里驹”。但他不空谈,十分讨厌只会瞎吹,而没有真本事的人。  
  当时,齐国有一个著名的辩论家田巴,他常常在徂丘、稷下一带跟人辩论。这个人能说会道,他能把历史上的三皇五帝、春秋五霸统统骂倒;他还以把黑的说成白的,把截然相反的东西说成是一模一样的自恃其才。他擅长一套巧妙的诡辩术,所以任你怎么说,也不是他的对手。  
  鲁仲连对田巴整天空谈、瞎吹早有所闻,十分厌恶。有一天,他找到老师徐劫,请求说:“我想去跟田巴辩论,把他驳倒,让他今后不敢再瞎吹,好吗?”  
  “你这匹千里驹,是想蹬蹄子飞腾啊!”老师赞同他的勇敢,同时坚信弟子的学识和辩才。于是,徐劫找到了田巴,对田巴说:“我有一个小学生叫鲁仲连,今年才十二岁,是千里驹也。我想让他到您跟前来学习学习。”“行!”田巴漫不经心地答应了。  
  鲁仲连来了。双方叙礼后,鲁仲连先问田巴:“我听人家说过,厅堂上的污秽还没有除干净的时候,就来不及清除郊野的杂草;短兵相接,刀光剑影在前的时候,就顾不得防备远处飞来的暗箭。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事情总得分个轻重缓急,首先要救急嘛。当前,楚国大军驻扎南阳,赵国军队攻打高唐,燕兵十万围困聊城,我们齐国的形势十分危急,先生,您可有什么应急之计呢?”田巴回答道:“没有办法”。鲁仲连语辞激烈起来:“拿不出转危为安,救亡图存的办法,光说空话的人有什么价值?现在,我可以用计赶走南阳的楚兵,击退高唐的敌人,解除聊城的包围。真正的学者,就该这样显显自己的才能啊。”鲁仲连稍微一顿,接着毫不客气地说:“可您只会瞎吹,像猫头鹰的叫声一样,人们都讨厌极了。希望您以后少开口吧。”田巴羞得满脸通红,而对着眼前这位十多岁的孩子,低声答道:“记住您的教诲。”  
  第二天一早,田巴就赶去见徐劫,羞赧地说:“您的那位小学生,何止是千里驹,真是万里追风的骏马呀!在下诚服。”  
  从此以后,田巴改行做别的去了,终身不敢再夸夸其谈,更不敢跟人辩论了。鲁仲连却名声大振,但他继续保持自己洁身自好的高节,“不肯仕宦任职”。后来,他到处漫游,专为人排难解纷。  
  说魏救赵  
  鲁仲连成年后,面对战乱频繁,无意于仕途,喜欢持节云游。但对扶危济困之事,从不置若罔闻。公元前258年,他游于赵国时,恰遇秦军围困赵都邯郸。其他各国惧怕秦国势力,虽前来救援,但不敢与秦军直接交战。特别是魏国,援军在很远的地方就停下来观望不前,而且魏王还派原梁国将军新垣衍混入邯郸,游说赵公子平原君赵胜,试图让平原君劝说赵王,尊秦王为帝以取悦秦王,换取秦国的退兵。平原君心情沮丧,犹豫不决。鲁仲连得知之后,一面激励平原君的爱国志气,一面和新垣衍进行了一场帝秦与否的激烈论战。他指出:一国之君制人与与受制于人不可同日而语。如果尊秦王为帝,秦国必然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设置诸侯,很据自己的爱憎来选拔官僚,也就是:“夺其所不肖而与其所贤,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如此一来,别说赵国、魏国,就是梁国国王也不可能再像过去一样称永世之王。梁王不保,梁将相臣安在!梁百姓又怎么能安居乐业!况且山东六国合纵抗秦,并非一次战斗就能决定整个命运。现今之时,因一仗之胜败,就想降秦乞和,这是一般百姓都会感到耻辱的懦夫行为。王侯将相,达官贵人又岂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呢?这一席话说得平原君如梦初醒,倍增抗秦之豪气,说得新垣衍面红耳赤,汗流浃背,起而再拜:“始以为先生为庸人,吾今日乃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出,不敢复言帝秦。”秦军将领听到这样的消息,难道欲攻难克,迫降不成,立即率军后退五十里。紧接着魏公子无忌夺取了魏国援军的兵权,刷军猛击秦军,秦军不得不撤走。  
  邯郸之围解除之后,平原君三次派出使者去找鲁仲连,要给鲁仲连封官加爵,都被推辞掉。平原君又置酒宴请鲁仲连,酒过数巡之后,以祝寿之名奉送黄金千两。鲁仲连笑着说:“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随即向平原君辞行远去,终生没有再见平原君。现代成语“排患解纷”即源于此。  
  射书救聊  
  战国时期,群雄相争,连年混战,民不聊生。周赧王三十七年,雄心勃勃的燕王,为了争霸天下,命乐毅为上将军,率兵二十万,以闪电战法,进攻齐国,不到半年就攻下齐国七十二座城池,当时的聊城也是其中之一。到了赧王四十年,燕惠王即位听信谗言,罢免了乐毅官职使骑劫代之。这时,齐将田单便趁此机会率兵代燕复国,他们用火牛龙虎阵的战术破解了燕军,杀死了燕上将军骑劫,乘胜追击,一气收复了齐国七十一城;可唯独聊城城池坚厚,守将负隅顽抗,齐国损兵折将,久久不能攻下。  
  双方相持了一年多,城中粮草断绝,兵民只好举粥代食。后来,连粥也喝不上了,就只好捕捉狗、猫、耗子和剥树皮充饥,大街小巷,饿殍遍地,乞丐成群,叫苦连天。城外郊野,一片片庄稼被车马踏为荒野,齐军的尸体,也发出难闻的臭气。  
  鲁仲连看到聊城战事持久,双方损兵折将,白白让百姓遭殃,于是,他亲自来到齐军营寨,面见了田单将军。他对田单说:“守城将军乐英,是乐毅的侄儿。他自幼跟叔叔长大,为人正直,骁勇善战。现在他叔叔被燕王罢官回家,他也不受燕王信任,不敢回国,可要是投降了齐国,又怕落个不忠之名,所以要在聊城死守,换得英忠之名。要是将军以武力相逼,他一定不会屈服,如若让我修书一封,射入城中,晓以利害,说不定能使他三思而后行。”田单久闻鲁仲连之韬略才华,当面谢过他的好意,对他射书的建议,也就满口答应了。  
  第二天,乐英正在东门巡察,忽见一齐将往城楼上射来一箭,他忙吩咐士卒拣来一看,原来是鲁仲连的亲笔。只见信中写道:  
  乐英将军:  
  久闻你是有勇有智之士,大义大忠之将,但“忠臣事贤君”,这话你不会忘记吧!今燕王昏庸无道,听信谗言,任用奸佞,将你叔叔乐毅昌国君不授以功,反目成仇。今乐老将军已怀忿回乡,不再为昏君卖命。“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乐将军目前处境险恶,不知何时燕王又要加罪于你,与其顽抗,不如降齐。  
  现在齐国虽有“楚攻南阳,魏攻平陆”的侵扰,但这是区区小事,无关大局。所以他们策划运筹,调集兵力,宁肯放弃南阳和平陆,也要攻克聊城,这是不会改变的。最近由于秦国出兵,楚国和魏国正从齐国退兵,而你们燕国的救援迟迟不至。用全齐的军队,在此与您决战,我认为您是不会坚持到明年年底的,请您不要坐失良机。况且今天的燕国,内政腐败,矛盾重重,君臣失计,举国上下人心浮动,衣不蔽体,食不饱腹,惶惶不可终日。虽有百万之众,却有半数逃往国外,虽号称“万乘”之国,却被赵国围困,割地让权,为天下人羞辱。国弊祸多,民心无归。今天您又蒙蔽聊城兵民抗拒齐军一年之久,可谓善于防守,几乎可与墨子相提并论;虽储备不甚丰厚,粮食不甚充足,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但士兵无一反叛,如同孙膑的用兵一样为人称道,您的才能为世所公认。因此,为您打算还是不如率领全部人马撤兵回国,报效燕王,燕王一定会高兴。回燕后,士兵民众见您,像见父母,功业可明,为人尊敬。上可辅佐国君号令群臣,下可抚养百姓资助策士,匡复社稷,更改陋俗,定会功成名就。否则也可以背离燕国归顺齐国,齐王惜才如命,定会捐弃前嫌,欢迎将军,封官列士,世代富贵,这又是一种打算。这两者,有名有利,愿您详细计议再做主张。  
  况且我听说,拘泥小节的人,不能成大器,权衡小得小失,斤斤计较虚荣、沽名钓誉的人难以有大作为。以前管仲射齐桓公是杀君的行为,抛弃了主人公子纠,不能为其去死,是怯懦的表现。被绳捆索绑,打入囚笼,是耻辱的经历。由于这三者,齐桓公不用管仲做大臣,本国的人不让管仲回国,使管仲幽禁在牢笼之中,而不得施展其才能。死在异国他乡,对于齐国来说是耻辱鄙贱的,连奴婢也不屑与之为伍,更为世俗所不容。故此管仲不以囚禁为憾,而以天下不活而憾;不以不为其公子纠去死而耻,而以齐国不能称霸各诸侯国为奇耻大辱。所以管仲身负三种罪责,而能辅佐齐桓公,使之成为“五霸”之首,名高天下,光照邻国。曹沫为鲁国大将,与齐军交战,三战三败,失地千里。此时曹沫一意孤行,义无反顾,自刎而死,也不过落个败军之将,功废名灭。可贵的是曹沫能不囿于三战三败的耻辱,与鲁国国君从长计议,在齐桓公会盟诸侯号令天下之时,以剑逼向齐桓公心口,迫使齐桓公让步,补偿了鲁国所受的损失。一雪三战三败的屈辱,令天下震动,诸侯惊骇,威震江南。如此说来,管仲和曹沫,并非不能洁身自好,以完小节。杀身成仁,以绝后世,功不成名不就,是没有见地的。所以摈除一时激愤而立终身大志,造就累世的功业,这才是君子之所为,才能够建立象古时贤明群主尧舜禹一样的丰功伟业,而名垂千古。望将军在生死荣辱、贵贱尊卑的最后决断关头,细细忖察,万勿因一朝之恨,误国误民误己,坐失良机!  
  切切  
  兄仲连  
  乐英手持书信,再三阅读,回帐大哭三天不能决断,因而仰天叹道:“大丈夫处世,实在难啊!我守城殃民是不仁,战败身死是不勇,降人受禄是不忠,回燕受谗是不智,与人杀我,不如自杀!”说完他大吼一声,拔剑自刎而死。守城燕军失帅,齐军很快收复了聊城。“刃血攻聊已越年,竟凭儒术罢戈延。田单漫逞烧牛计,一箭终输鲁仲连。”(唐·汪遵《聊城》)  
  齐王念仲连射书救聊之功,要封他为官,可鲁仲连坚辞不受,后来他隐居于民间,他说:“我如果受到官职羁绊,免不了要时时向权贵折腰,那么无聊,倒不如安闲乐俗,与世无争,求得精神上舒适畅快呢!”  
  后来,人民为了感谢鲁仲连射书救城之功,纪念他才智超群的历史壮举,在聊城东门外鲁仲连射书处修筑了一座砖石高台,台下辟有拱门,是进城必经之地。台的门洞两侧,各有石刻横额,东书“鲁仲连台”,西写“旷古高风”。鲁仲连射书的故事,在聊城历代流传,至今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