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区乡村教育振兴助力乡村文化繁荣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 上午好!欢迎出席茌平区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到:茌平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 二级主任科员韩同振同志,茌平区教育和体育局二级主任科员冯吉班同志,茌平区教育和体育局基础教育股负责人潘颖颖同志,向各位介绍茌平区通过乡村教育振兴助力乡村文化繁荣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韩同振同志介绍有关情况。
韩同振: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下面我代表茌平教体局就茌平区通过乡村教育振兴助力乡村文化繁荣相关经验作简要汇报。
茌平区下辖3个街道11个乡镇,总人口51.7万,其中农村人口23.4万、占比45.3%;现有各类学校168所,学生103108人,教职工6212人,其中农村学生36340人、占比35.9%。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乡村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茌平教体局始终以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为目标,全面改善乡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着力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落实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要求,持续加大教育设施投入,努力为教育教学创造良好环境。大力实施教育优化提升工程。2020年以来,新建及改扩建中小学校18所,新建幼儿园6所,新建及改建周转房276套,不断提升办学条件,改善乡村教师生活条件。以教育数字化推进乡村振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师生教与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山东省英语听说教学普惠活动启动仪式暨第一期英语听说教学培训活动在博平中学成功举办,进一步提升了教师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英语教学的能力,加强乡村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打造乡村校园特色。创建3所省甲骨文特色学校,24所乡村学校建设了劳动实践场所,成立285个国画、剪纸、泥塑等乡村学校特色社团。先后建成7所国家级和9所省级乡村学校少年宫,实现乡村少年宫全覆盖。
二是坚持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持续做好教师队伍招聘、领头人培育、师德师风建设等工作,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育教学队伍。加强教师队伍招聘。2020年以来,持续通过“茌平优才”“归雁兴茌”等方式,引进乡村教师696人,为乡村教育不断注入优质教师资源。为乡村教育振兴提供了坚强师资保障。加强领头人培育。搭建“校长论坛”,实施业务校长月汇报制度,发挥名优校长头雁效应,共享优秀管理教学经验,推动乡村学校管理教学水平提档升级。启动33个领航工作室,发挥齐鲁名师、水城名师等388名优秀教师示范引领作用,着力培养一批师德与业务并重的青年骨干教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制定《茌平区中小学校师德建设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启动师德师风建设专项活动,不断选树优秀典型,以榜样力量引导教师崇德敬业。
三是坚持推进体制改革。顺应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努力为教育高质高效发展注入动力和活力。一方面,推进城乡结对联盟。将全区中小学分为9个区域融合区,其中高中1个,初中4个,小学4个,并构建了“三互三共九统一”的城乡协作办学管理机制(“三互”包括管理互学、师资互派、教研互动;“三共”包括课题共研、资源共享、质量共进;“九统一”包括党建工作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师资调配统一、德育活动统一、教学管理统一、安全管理统一、教科研管理统一、工会建设统一、评价考核统一),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推进强校扩优结对联盟。以强镇筑基行动为落脚点,充分发挥强校引领带动作用,推进教师交流、结对协作、资源共享等工作,实现乡村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同时,我们正在积极筹划,依托省教育科学院和聊城大学等高校,建立乡村教育发展研究平台,开展乡村教育重点问题研究,对乡村学校发展情况进行针对性“把脉问诊”,推动乡村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推进。
四是提升教研质效,加快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教研水平决定教育水平,高水平的教研活动是加快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我们遵循“城乡联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将优势学校和薄弱学校联合发展,建成9个横向联合教研共同体(横链);遵循“学段融合、上下贯通”原则,建成17个纵向贯通教研共同体(纵链)。形成横向联合、纵向贯通的大教研网络,实现优势互补,各学段有效衔接。在积极开展区链教研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对乡村学校的帮扶力度,2023年以来,组织到乡镇学校开展教研活动78次,送、评课285节,帮助教师快速成长,各学校形成县级以上优质课和精品课468节。并上报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10项,在研省级课题12项;市级42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3项重大攻关课题全部结题。1课程成功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名单。
五是打造乡村课改新高地。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是引领学校发展之根本,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杜郎口中学作为我区一所乡镇中学,坚持教学改革25年,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主线,以展示为特征的“三三六”特色教学模式,被国内外420余所学校参考和模仿,荣获全国最具特色中学、全国初中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去年作为全省唯一一所乡村学校入选山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实验基地。在杜郎口中学的引领带动下,全区乡村学校竞相改革创新,形成了镇镇有特色、校校有亮点的良好局面。博平镇中心小学打造自己的教育质量提升“3213”工程(三个亮点:立品、读书修身、综实培能;两个提升:干部管理水平提升、家校共育水平提升;一项改革:课堂模式改革;三个发展: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提升课堂质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冯官屯镇小学不断推进“六环式”课堂教学模式(六个环节:激情导入、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点拨、课堂延伸),鼓励学生课前自学,课上积极参与师生、生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冯官屯镇中学创建了“1+5+X”自主课堂模式(“1”是指学生一个主体;“5”是指课堂五个核心要素:即自主学习、单元架构、情境设计、课堂展示和现场点评;“X”指教师结合课型类型等教学实际,发挥自身优势,打造高质量课堂),该模式为课堂注入活力,促进教学质量大幅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优化乡村学校布局,全面提高教育保障能力,持续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切实改善办学条件,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提升办学质量,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乡村教育振兴和乡村文化繁荣优秀样板。
主持人:现在回答记者提问,记者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请记者朋友们举手提问。
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培养造就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至关重要。请问区教体局下一步如何全面深化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韩同振答:1.开展乡村骨干校(园)长培训工程。围绕学校管理、教学改革、文化建设、评价改革等重点内容,全面开展乡村校(园)长培训。根据省级培训文件要求,推选乡村骨干校(园)长参加培训。充分利用我区现有的齐鲁、水城名校长资源对乡村校(园)长帮扶引领(跟岗研修、入校指导)。在2024年底之前,区教体局组织完成乡村骨干校(园)长全员培训。
2.开展乡村名师、名校(园)长培树工程。在第六届茌平名师评选中设置乡村教师占比不低于30%。在第六届茌平名师评选中,对乡村学校进行单列指标名额。开展乡村特级教师评选活动,制定名师培养计划,从教师师德修养、专业技能、课题的研究能力等方面靶向培训。通过集中培训、自主研习、示范引领等途径实现农村名师的个人发展,茌平名师通过上公开课、读书交流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实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加大乡村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将更多的培训资源提供给乡村青年教师。借助名师送教和领航工作室平台,帮助乡村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制定培训实施方案,以及名师送教下乡方案,建立名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帮扶机制,开展教坛新秀评选活动,将学校的青蓝工程列入年度考核。加强与齐鲁师范学院深度合作,积极开展学科素养技能大赛,以赛促学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每年筹措专项资金30万元用于乡村教师教育协同创新项目建设。
4.发挥乡村学校名师工作室辐射带动作用。现有茌平区领航工作室33个,其中乡镇学校领航工作室7个,占乡镇学校总数的30%。计划在2024年乡镇学校名师工作室占比达70%,2025年底,实现乡村学校名师领航工作站全覆盖。依托现有的33个领航工作室,与乡村学校对接帮扶,成立乡村学校工作站。创新教学研究形式,搭建有效平台,推荐工作室成员参加各级各类课程建设培训。
主持人:请继续提问。
二、教研水平决定教育水平,高水平的教研活动是加快教师成长的“催化剂”。请问区教体局下一步将如何深化城乡合作区域教研?
韩同振答:1.结对联盟,推进城乡教育协作发展融合区建设。以教育强校扩优行动为抓手,创新学校管理机制,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和城区学校与乡村学校结对联盟。依据现有学校结对联盟,细化结对数量,立足实际,科学融合,将茌平区中小学分为9个区域融合区,其中高中1个,初中4个,小学4个。构建“三互三共九统一”的城乡协作办学管理机制。“三互”是指管理互学,师资互派,教研互动。“三共”是指课题共研,资源共享,质量共进。“九统一”包括党建工作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师资调配统一,德育活动统一,教学管理统一,安全管理统一,教科研管理统一,工会建设统一,评价考核统一。以城乡学校协作发展共同体为载体,积极推动城乡学校开展教学管理、课程教研、师资交流、文化建设,评价改革等系列共建共享活动,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充分发挥强校带动作用,缩减城乡教育差距,抬高乡村学校发展起点,推动全区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2.深化城乡区域教研,构建“9+17”特色联动教研链。一是调整和改进原有的同学段区域教研划分,遵循“东西联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将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优势学校和薄弱学校联合发展。建成9个横向联合的教研共同体(横链);二是把同一行政区域内的不同学段的学校遵循“学段融合、上下贯通”的原则联系在一起。建成17个纵向贯通的教研共同体(纵链)。每学期每个协作发展共同体至少开展一次涵盖所有学科的区域教研活动。通过网络教研、小区域教研、个别学科教研等方式,每个协作发展共同体内不定期开展常态交流,形成教研合力。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再回答最后一个问题。请记者朋友们举手提问。
三、请问茌平区针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是如何预防的?
韩同振: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企图拔苗助长,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等,进而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现象,为治理幼儿园“小学化”,区教体局要求各学校认真落实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聊城市幼儿园一日活动保教规范》通知精神,进一步优化园所管理,规范保教行为,持续促进依法办园、规范办园。
区教体局每年定期对全区各级各类幼儿园开展“小学化”防治专项检查。通过实地查看、查阅材料等形式,重点针对幼儿园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环境布置等方面是否存在“小学化”问题进行全面的排查并现场提出反馈和整改意见,建立整改台账,确保限期整改到位。
持续推进“优质园+”工作。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对辖区内各级各类幼儿园开展“幼儿园开放周”活动,各中心幼儿园开展“一日活动开放日”活动,引领带动辖区内各级各类幼儿园规范办园行为,逐级带动幼儿园去“小学化”,科学保教。
加大宣传力度,更新家长教育观念。通过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召开家长会来防止与纠正“小学化”倾向,让家长更清晰地掌握学前教育的本质和特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区教体局也全面加强日常监管,将幼儿园“小学化”防治成果与分类定级和普惠幼儿园认定挂钩,坚决整治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为全区广大幼儿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主持人: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