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茌平撤县设区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东接、西拓、南展、北优步伐,建成区面积扩大至 44.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55%,提高8个百分点以上。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高铁新区概念规划等编制工作,国土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新建改建城市道路13.7公里,城乡公交运营线路达到21条,城区实行免费乘坐公交。高东高速顺利通车,郑济高铁稳步推进,聊城大外环茌平段启动实施,立体大交通优势凸显。深入开展“双城同创”,新修改造城乡道路 670公里,改造老旧小区46个、棚户区13个,常态实施雨污分流、道路管网改造、国土绿化、人居环境整治、旱改厕等工程,城乡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助力聊城市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茌平区第一次党代会提出了今后五年的总体思路,就是明确一个目标,打造五张名片,(“鲁西领跑、全省先进”一个目标,“民富区强、改革创新、宜居宜业、绿色美丽、法治和谐”五张名片)。未来五年,步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会经济圈、聊茌东都市区等一系列国家、省、市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随着郑济高铁、 聊城大外环等重大交通设施的建成和制造业强区战略、新旧动能转换的加速推进,随着信发铝精深加工智慧产业园区、省级绿色化工产业园区和高铁新区的做大做强,随着营商环境和对 外开放水平的优化提升,茌平正成长为济聊一体化发展的“双向门户”和区域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总体来讲,茌平改革发展已经迎来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黄金战略机遇期。
为加快推进茌平区融入聊城主城区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倾斜力度。建议聊城市将国家专项扶持资金向茌平区倾斜,重点加大对茌平区基础设施、城镇建设、产业发展等支持力度,提高对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补助标准和资本金注入比例。同时将省市等重大项目纳入聊城市层面统筹推进,帮助茌平区夯实发展基础。
二是加快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一体化编制。市规划部门应站在全市的角度,统筹做好各区的功能区分和产业布局,特别是茌平工业区在全市的定位,加大土地等空间要素的协调布置。通过划转、置换等方式优化新建的城市空间结构,明确新建区中心城区的规划边界,避免当前相互交错、多点对接、千头万绪、无从下手的局面。对标聊城主城区,配套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科学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控制线;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地下管网、环卫设施、教育布点、商业布局等专项规划,实现燃气、公交、强弱电、给排水与市区的全面对接;进一步增强规划执行的严肃性,建立总规划师制度,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原则,严把选址定点关、方案审批关、开工放线关和竣工验收关,确保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延续性。
三是加大路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虽然茌平区道路建设形成了“九纵加九横,一环绕茌平区”路网格局,但是由于茌平区资金投入较少,大约20多段,20余公里的断头路没有贯通,加剧了交通梗阻现象,严重影响群众出行。同时,与主城区连接道路较少,辐射带动能力差,还没由达到与主城区路网的深度融合。城市运营,基础先行。县改区面临的最大短板就是城市功能的缺失,新建区近年来城市建设的步伐虽然很快,但由于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较为薄弱等诸多原因,基础设施配套方面仍存在大量的“短板”,只有补齐短板,城市的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力才能得到提升。
韩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茌平区 融入聊城主城区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要求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体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随即启动了《聊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编制工作。依托茌平撤县设区的契机,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紧密对接茌平区政府,研究各个模块积极融入聊城市主城区的策略。下面就规划编制阶段性成果中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一、加强与东昌府区的交通联系
规划形成高铁、普铁、高速与干线公路综合联运的县域综合交通体系,加强与东昌府区在铁路、公路、货运交通上的联系。
高速铁路方面,规划济郑高铁(在建)、鲁中高铁衔接茌平区茌平南站和东昌府区聊城西站。铁路方面以货运为主,现
状济邯铁路作为主要货运联系通道,衔接聊城站与茌平站。规划聊泰铁路经博平货运站衔接聊城。规划鲁化铁路专用线衔接鲁西化工与博平国际物流港。
高速公路方面,现状济聊高速是衔接茌平区和东昌府区的主要快速通道。规划济东高速(济南至东阿)经由乐平南衔接东昌府东,高唐至台前高速经由茌平西衔接东昌府东,至此规划形成了茌平区中部、西部和东南部全方位快速通道衔接东昌府区的格局。
干线公路方面,规划形成6条一级公路和2条二级公路直接衔接东昌府区和多条干线公路转接东昌府区的格局。其中,现状茌平区博梁路、县大道分别作为聊城市大北环和大东环紧密衔接东昌府区发展外环。
公共交通方面,规划开通茌平城区至东昌府区BRT快速公交线两条,主要路线为茌平汽车站—G309—S242—聊城光岳路—聊城汽车总站-聊城市政府—水上古城;茌平高铁南站—S245延长线—聊茌路—聊城市东外环—客运东站—湖南路—水上古城—聊城高铁站。
二、健全茌平区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工程水厂方面,供水系统按适度集中供水原则,充分利用供水设施,实现区域统一供水。规划至2035年,供水普及率达到100%。规划扩建现状信源水厂分质供水,其中一部分以东阿水为水源,供应城区居民及生活用水周边部分乡镇农村社区居民生活用水;一部分以信源水库地表水为水源,供应工业用水。规划新建东邢水厂,用于远期城区和乡镇用水。
水利工程水源方面。东阿水源地属于境外引水,主要供给对象为城区、胡屯镇、韩屯镇、冯屯镇及周边部分农村社区居民生活用水及周边乡镇及农村社区生活用水。远期规划利用贾寨镇东邢水库,利用南水北调的长江水。
排水工程方面,中心城区近期实施雨污分流改造,远期实现雨污分流。各镇镇区结合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农村地区建设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茌平城镇生活污水全部收集,集中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需经各工业企业预处理,各类污染物浓度必须控制在污水处理厂设计负荷以内,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出水后水质排放标准,执行一级B标准。城区保留现状污水处理厂。规划实现污水处理设施镇集建区全覆盖。农村地区采用分散处理,普及化粪池、推广沼气池。
电力工程变电站方面,现状新建500kV乐平变电站1处,新建220kV中堂变、周桥变、2处,规划将现状35kv变电站升压至110kV,共10座,新增主变总容量为980MVA;新建110kV变电站16座,至规划期末退运35kV变电站11座,退运35kV主变22台,退运35kV主变容量260.1MVA。市域形成220kV环状主干网络,完善110kV配电网络,加大农村地区电网建设力度,推进10kV和0.4kV线路的新建和改造,逐步实现环式和双射式的网架结构。
电力工程电源方面。茌平境内拥有电厂8座,电力资源比较丰富,通过220kV线路接入茌平电网。规划期末不需要增加电厂用地。
热力工程方面,城区采用热电联产的统一集中供热方式,热源为信发集团的自备电厂,以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为补充。郝集热电厂为乐平镇及高铁片区供热。各乡镇及农村居民供热采用天然气分散采暖,以及地(水)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分散供热方式采暖。
燃气工程方面,气源采用“西气东输”工程和中石化集团中济输气管线的天然气为主,少量液化石油气为补充。保留博平天然气门站、信发天然气门站,新建城南天然气门站。外围乡镇保留温陈调压站,新建博平、杜郎口、郝集工业园、胡屯、冯屯、洪官屯、贾寨、肖家庄和菜屯调压站。
下步我区将继续加强区域协作,立足特色,创新产业发展,发挥产业优势和交通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对接济南、聊城,推动济聊一体化、聊茌东一体化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功能共享、开放聚合的高质量发展共同体,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为加快融入聊城主城区提供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