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向人民汇报 让群众满意” 主题新闻发布乡镇专场第八场

字号:
发布时间: 2023-09-29 发文单位:茌平区人民政府

  

主持人: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出席“向人民汇报 让群众满意”乡镇专场第八场的发布人:

他们是:杜郎口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娄传宝同志,杜郎口镇党委副书记 滕博同志,他们将围绕杜郎口镇坚持民之所向政之所行,用心用情惠民生等情况为大家做相关介绍。

首先请娄传宝同志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

娄传宝: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和大家在这里见面。首先,我代表杜郎口镇党委、政府,向大家长期以来关心关注和大力支持杜郎口镇经济社会发展表示衷心感谢!

民生连民心,民心聚民力。近年来,杜郎口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凝心聚力谋发展,用心用情惠民生,让更多的发展成果惠及百姓群众。下面我将杜郎口镇群众满意度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人民至上,在民生福祉上强化更实举措

杜郎口镇立足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列好“民生实事”清单,有力推进民生工程,加速实现民生愿景,用力托起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基础设施方面,新修农村公路20.11公里,镇村主干道安装太阳能路灯170盏,新改造旱厕115户,51个村完成农村污水管网改造83公里,全面实施了自来水管网改造,解决了辖区3万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持续做好改厕后续管护工作。社会保障方面,严格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秉承应保尽保原则,加大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等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力度,设立“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配备残疾康复器具15套,残疾人日间照料床位10张,开展残疾人就业培训30余人次;设立辅具共享驿站6个,配置66套辅具方便残疾人、老年人临时使用。便民服务方面,推出一站式办理、帮办代办、延时办理、上门服务等措施,力促便民服务更加贴心,累计办理审批事项243件,其中上门服务26次,帮办代办219件。教育工作方面,杜郎口中学中考成绩持续稳居全区前列,高中首届高考本科录取180人,喜迎开门红,杜郎口教育品牌的辐射力与日俱增。杜郎口中学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全环境育人规范校、山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实验基地、全国巾帼文明岗,张代英校长被评为齐鲁名校长,入选聊城首届水城英才。小学教育快速发展,创新家校协作育人模式,被中国教师报两次报道,入选山东省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学校。学前教育普惠率名列全区前茅,学前教育师资水平大幅度提高,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逐年提高。卫生医疗方面,保障区域内基本医疗服务,满足辖区群众就医需求,杜郎口镇中心卫生院成立全区第一个齐鲁医派 聊城市成无己 经方流派传承工作室。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应保尽保”,让更多群众享受基本医疗保障。结合世界高血压日、国际爱眼日等,积极开展健康义诊、送医疗救援知识进机关进企业、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50余次,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二、改善人居环境,在绿色发展上彰显更强决心

按照“济郑高铁沿线村重点突破,其他村协同推进”的思路,围绕“村容村貌提升”和“路域环境改善”两个重点,抓实抓细,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双百工程”暨村庄清洁行动,提升全域环境面貌。活动开展以来,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数量1800吨、清理坑塘154个、墙立面涂白20余万平方米。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成2个省级美丽乡村、4个市级美丽乡村,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的村居环境。加强对企业、秸秆禁烧、畜禽养殖等环境保护常态化监管,严格落实河长制,督促各河长完成每月巡河任务,对辖区沟渠水域开展常态化巡查。截至目前,杜郎口镇环境空气质量始终位列全市前列、全区第一。

三、着眼源头预防,在矛盾纠纷化解上达到更高水平

牢固树立“调解小纠纷,维护大稳定”理念,积极搭建倾听民意,为民服务的阵地平台,不断畅通干群沟通渠道,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截至目前,依托“老张人民调解工作室”、“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有事好商量·民生议事室”以及市民热线等平台、阵地,收集意见建议58条,快速调处各类纠纷90余起,办理市民热线509件,全面营造了辖区稳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大氛围。强化法治宣传教育,今年以来深入开展“普法赶大集”“法治教育进校园”“以案释法”“反邪教宣讲”等普法宣传活动9次,参与人数达5000余人次。通过案例重现、警示教育等方式,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向群众传播法律知识,增强群众法治意识。重点针对宣传群众关心的电信诈骗、养老诈骗、扫黑除恶等热点问题和与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营造风清气正的乡村发展环境。

三、文旅融合共筑,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实现更快推进

一是点亮文化生活。坚持创新、求新、谋新,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依托南董中堂画传习所、杜郎口乡村记忆馆、兴利书画院、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阵地,开展主题宣讲100余场次、“文化进万家”活动200余场次、群众性小戏小剧演出39场次,“黄河大集”文化活动3次,原创小戏小剧3场,公益电影放映459场,开展“一年一村一场戏”惠民演出50余场,举办书画展、书画交流、文艺汇演等活动20余场,努力为农村文化生活添彩。二是培育文明乡风。依托“美丽庭院”“好婆婆好媳妇”评选等活动,积极发现、挖掘、宣传先进典型,选树“全国优秀共青团员”1名、“聊城好人”2名,抓好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文明乡风。三是推进农文旅融合。以佳乡田园为主体,整合辖区内农业、文化、旅游资源,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农业+教育+旅游+康养”模式的综合性发展项目。佳乡田园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第一批生态农场,承接了全市重点文旅项目观摩,承办了“两河之约·乐享聊城”聊城市第二届星空露营季活动。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民生事业,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杜郎口镇将积极作为,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让为民服务有“温度”,群众幸福有“热度”。

主持人:谢谢精彩的发布。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媒体机构。

问:12345市民热线,是政府关注民生、倾听民意、体察民情的一个窗口,也是群众反映诉求的最便捷渠道之一。据了解,杜郎口镇市民热线工作成绩在全区名列前茅,请介绍一下杜郎口镇市民热线办理工作的经验做法。

滕博:市民热线每一次来电的背后,都有着来自基层群众最鲜活的民意、最直接的诉求。杜郎口镇牢固树立“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的理念,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为工作要求,切实办好办实这项上级有要求、市民有期盼的民生工作。

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1.高度重视,接诉即办。接到热线工单后,1小时内必须联系来电人,与来电人核对信息要素,同时安抚情绪,多角度、多层面的了解其真实诉求。落实情况后,联系涉及新村及相关部门进一步核实具体情况、了解隐情,掌握事件原委,有针对性的安排相关负责人进行办理。涉及水、电、气等民生类问题的热线,两小时内必须处理完成,并做好群众安抚工作。

2.落实责任,一次办好。工单处理是市民热线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群众满意度。一是厘清承办职责,实现精准匹配。通过前期信息核实,镇热线办公室将工单涉及的部门、新村的职能职责厘清,协调相关单位共同协商、配合处理,最短时间及最大限度内将群众诉求一次办好。二是提高思想认识,严格落实责任。适时召开市民热线工作调度会,明确各新村、部门负责人为市民热线办理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必要时对热线涉及多的部门领导、新村第一书记、各网格支部书记进行谈话,进一步压实责任,同时严格落实考核机制,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将市民热线办理工作单独列入村级目标考核范围。

3.提高标准、以情动人。热线办理,态度是先决因素。打造一条有“态度”、有“温度”的热线,一直是我们的工作目标。通过提高思想认识,立足换位思考,强化热线办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对于超出受理范围或目前不具备解决条件的诉求,耐心细致的做好解释及安抚工作,最大范围内争取群众理解。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实处着力,以“是否用心”作为衡量群众满意度的标尺。

4.及时反馈,稳妥善后。一是落实例会汇报制度,动态掌握周期内热线工作情况,及时分析、研判、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点。二是落实好二次回访工作。每月底结合上级反馈不满意工单情况,积极联系来电人做好二次回访工作,对具备解决条件的工单,积极推进问题解决到位、群众满意;对仍不具备解决条件的诉求,重点关注、持续跟进,努力把 群众的“难题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

截至目前,全镇共受理市民热线工单509件,依据区市民热线受理中心考核反馈数据,上半年及7月份我镇在全区排名均居第一。

群众的呼声是第一呼声,群众满意是我们工作的第一标准,解决好民生问题始终是党委、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2345市民热线工作不仅是展示政府形象的重要窗口,更是联系群众、拉近党群距离的桥梁纽带,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镇会牢牢把握民生导向,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切实将市民热线作为解决群众诉求、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渠道,把群众的事情办实、办好,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高热线工作水平,助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请继续提问。

问:杜郎口镇历史文化悠久,请您介绍下杜郎口镇在推动文化振兴增强群众文化满意度方面的做法

滕博:首先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杜郎口镇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优势突出。茌平自秦时置县,随着黄河故道的变迁,县城屡次迁徙。杜郎口镇为茌平区的第三座县城所在地。原名“兴利镇”,隋朝开皇初年(公元581年)至唐朝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为茌平城区驻地,有厚实积淀的历史文化,曾有八大历史景观和诸多传说故事。拥有全国闻名的课改名校——杜郎口中学、第一批省级生态农场——佳乡田园、第一批省级乡村博物馆——杜郎口镇乡村记忆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董庄绘画等,历史资源丰富。

今年以来,杜郎口镇党委政府始终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深化文明实践、倡树美德健康新生活、移风易俗、文化惠民等工作,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为打造文明和谐社会新风、提高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注入强劲动力。

一是以“文化便民”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6个行政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全覆盖,文化广场、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不断建设完善集宣传教育、文化展示、活动开展、体育健身于一体的文体阵地,满足群众的娱乐文化需求。依托佳乡田园综合体,打造董庄中堂画、茌平土陶制作技艺非遗展示区,持续开展非遗推广和文化体验活动。

二是以“文化育人”为中心。大力发展广场舞队、庄户剧团、舞龙队等民间文艺团体。打造“传承非遗”、“记住乡愁  传承文脉”、“曲艺墨香 照亮乡村”三个志愿服务品牌,各新村结合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分别打造“拥鲍文明风尚”、“活力非遗”、“文明更上一层楼”、“文明永刘传”、“文明集会”、“文明见南陈”6个志愿服务品牌,建立广场舞、书法、宣讲、绘画等10余支文艺志愿服务队伍,带领群众开展文化文艺志愿活动。组织村文艺骨干培训,举办广场舞、绘画、剪纸、中堂画传习技艺培训班,不断提升文化队伍综合素质。

三是以“文化乐民”为目标。积极开展一系列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文化品位。不断深化“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主题,围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以及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迎春送福”、“我们的村晚”、移风易俗志愿服务、书画交流以及文艺汇演等活动。今年以来已累计播放公益电影400余场次,开展全民阅读活动60余次,“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30场。通过活动的开展,弘扬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营造出共创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浓厚社会氛围。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本场提问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