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全省区划地名暨 “乡村著名行动” 工作会议在茌平召开。期间,与会观摩团走进博平镇前王村,实地探访这座“圆铃大枣第一村”的地名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成效,沉浸式感受“乡村著名”为村庄带来的“有名”“扬名”“著名”蝶变。

前王村的命名渊源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明初王氏迁此立村,因曾设兵营得名王家营,后因村南另有王姓村落,按方位改称前王营村。1984年,该村被批准设立前王行政村,成为标准村名并沿用至今。值得一提的是,导航中定位的“王菜园”,源自1950年《王氏族谱》记载,是村民以蔬菜种植为业形成的俗称,如今已成为前王村的一个小队名称,村名的演变全程见证了村庄的发展轨迹。

前王村以“乡村著名行动”为抓手,构建起系统化、文化化、数字化的地名体系。村内规划四横四纵8条道路,摒弃 “前后街、东西路” 的简单命名方式,打造“利民街”“枣乡路”等兼具时代文明价值与村庄特色的道路名称。同步设置16块智慧标牌,实现命名道路全覆盖,扫描标牌二维码即可获取道路概况、名称由来、村庄历史文化及周边商户导航等多元信息。该村还通过“乡村著名行动”信息采集小程序,将网格支部、文化广场、大枣种植园等关键地点上传至腾讯地图,大幅提升导航精准度,为商贸往来与游客探访提供便利。
依托圆铃大枣的产业优势,前王村将地名建设与产业发展、文化传承深度绑定。观摩团先后参观了 “藕遇枣乡” 地名文化广场、记忆馆等特色地标,品尝博陵大枣、马蹄烧饼、藕粉羹等特色美食,欣赏剪纸、董庄中堂画等非遗手工艺品,全方位感受村庄“地名+产业+文化”的融合魅力。该村鼓励大枣种植户抱团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更以地名文化为纽带打造公共品牌,吸引影视创作目光——聚焦乡村振兴与枣产业的“三农”题材电影《一棵枣树》即将在此取景,并登陆 CCTV6 电影频道播出,让前王村的地名名片走向全国。
目前,前王村借市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创建机遇,以“乡村著名行动”为突破口,有机整合历史文脉、产业特色与空间布局。通过地名赋能,该村在公共品牌销售、文旅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真正实现“记得住乡愁、看得见发展”,为全省乡村地名建设与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