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居民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特别是1980 年 9 月,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独生子女父母已到退休年龄,他们过着“空巢”生活,生病住院,缺少护理照顾,再加上失独家庭,情感更是孤寂,生活压力很大。全国各类注册登记的养老服务机构不足,无法满足当前养老需求。为了更好地提供多样化养老服务、贴心优待政策,营造良好敬老孝老社会氛围,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让老年人生活更美好,让老年人乐享晚年,根据国家和省市部门关于养老方面文件的要求,提出如下建议。
建议措施:一、加强居家医养管理。
1.建立家庭电子信息档案,确定联系人制度,街道、社区建立微信、居家养老资源大数据信息平台。
2.完善社区医养设施建设,建立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卫生、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布局、互补共享。
3.组建签约家庭医生,营养师,心理师等服务团队,提供居家养老、生活照料、上门义诊、心理辅导、康复训练、助老陪聊、临终关怀等系列服务,排解空巢老人孤独心理。
4.设立社区老年食堂,每天为辖区老人提供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的优质饭菜,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免费送餐上门服务。
二、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
1.完善医养结合体系,发挥医院优势,推行公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实行双向转诊机制。
2.鼓励乡镇卫生院开设农村幸福院、托老所,与周边养老机构“嵌入式”发展。
3.推动社会力量兴办老年院。因地制宜,发展社会机构养老,推动社会养老机构规模、质量与未来养老需求相适应。
三、加大资金投入
1.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增长机制,加大养老机构、养老服务投入。
2.采用民政补贴、群众自己分担、社区补贴等形式,确保养老机构正常运转。
3.鼓励社会力量,民间捐资参与。
四、加强立法,建立规章制度,确保老有所养。
1.制定独生子女家庭护理假制度,独生子女父母在住院得病期间,子女每年可累计享受10-30天的护理假,休假期间工资、津贴、奖金等不予扣除。
2.制定养老设施在用地审批、项目立项、金融贷款、税费减免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
谢晶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2023年根据聊城市民政局《关于做好聊城智慧养老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的通知》,我区智慧养老管理信息平台已建设完成并已投入使用,依托第三方开展居家照护服务。目前,我区9处养老机构,其中3处民营,6处公建民营,聊城市财金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润诚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莘县一家人老年公寓茌平分公司养老机构内设卫生室,属于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其余养老机构均与属地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协议,享受医疗绿色通道,优先为机构内特困老人及社会代养老人看病。养老机构以老人需求为中心,尊重老人生活习惯,热情,细心照顾;把每位老人的身体及生活状态做到心中有数,站在老年人角度考虑问题,细心周到服务,及时沟通,互相理解,让居家照料的老年人感受到“送上家门”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我区现有26个城市社区,均建有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建设,由社区运营,民政部门指导。目前,日间照料中心的功能为,提供老年人娱乐休闲场所,日间休息室,读书看报,健康咨询等功能。
三、2023年,我区运营幸福食堂10处,全年服务30余万人次,市、区级补贴96万余元。为进一步规范幸福食堂运营,乡镇街道与幸福食堂主体签订了规范运营协议,同时出台了幸福食堂运营评估实施方案,有效提升了为老服务质量,得到了用餐老年人的认可。2024年,城乡幸福食堂建设项目被列为我市10个重大民生项目之一。今年我区有12处幸福食堂的建设任务,本次幸福食堂的建设主要倾向乡镇(新村),主要目的着力满足刚需老年人就餐服务需求,解决老年人“一餐热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