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问答:聊茌政发〔2023〕9号《聊城市茌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聊城市茌平区“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

字号:
发布时间: 2023-08-26 发文单位:茌平区民政局

问题一: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建立数量充足、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养老服务设施体系,事关全区老年人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请问“十四五”期间,我区准备如何进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以满足社区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回答:“十四五”期间,我区重点推动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分布均衡、功能完善的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家庭四级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在县级层面,至少建有1处以失能特困老年人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敬老院,引导社会力量重点发展护理型养老床位。在街道层面,新建或依托现有养老机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对下指导等功能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在乡镇(街道)层面,新建或依托现有乡镇、街道敬老院发展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在村(社区)层面,发展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老年人活动中心、幸福食堂等设施。在家庭层面,为符合条件的低收入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引导发展“家庭养老床位”,依托专业服务组织开展居家上门服务。

问题二:近年来,很多农村青壮年选择外出打工,导致农村留守老年人日益增多,再加上农村养老保障水平普遍不高,很多农村老年人开始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请问,“十四五”期间,我区如何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让更多的农村老年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安度幸福晚年生活?

回答:“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全面建设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一是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提升照护服务水平,促进服务质量提升。督导民办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机构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鼓励专业化养老机构连锁化、规模化托管运营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推进专业服务向农村延伸。二是提升医养结合水平。积极推广乡镇卫生院、敬老院,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支持农村养老机构、互助养老服务设施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毗邻而建,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基本卫生和医疗服务。

问题三:养老护理员是开展养老服务工作的“主力军”,是决定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十四五”期间,我区在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有哪些具体举措?谢谢!

回答:目前,我区养老护理员队伍的现状普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专业性不强,整体呈现出“人员流动率高、劳动强度高、工资收入低、社会地位低、服务水平低现象。养老服务工作受行业特点影响,社会认可度并不高,导致养老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招人难、留人更难。“十四五”期间,我们计划采取完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激励保障政策,优先吸纳返乡农民工、留守妇女等从事养老服务一线岗位。逐步打造一支政治素质硬、管理能力强、富有为老服务情怀的管理服务队伍。

问题四: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区养老服务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在全国老龄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十四五”期间养老服务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回答:2025年,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持续扩大,养老服务产品日益丰富,行业要素支撑不断增强,服务设施网络更加健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家庭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保持在100%,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并保持在60%以上,失智老年人、分散供养特困老年人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服务质量安全明显提升。以信用管理为基础,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更加完善,养老服务标准化、管理信息化、队伍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强制性标准达标率达到100%,养老护理员入职培训率达到100%。产业融合发展更具活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更加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养老与文化、教育、家政、医疗、商业、金融、保险、旅游等行业加快融合发展,形成一批产业链条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好的龙头企业、服务名牌和产业集群。发展要素支撑进一步增强。养老服务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规划、土地、设施、财政、税收、融资、人才、技术、标准等支持政策更加完善有力,财政投入持续加大,要素集聚效应更加明显,社会力量参与和市场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问题五:当前社区居家养老是养老领域新主题,“十四五”期间如何丰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功能?

回答:鼓励以失能老年人为重点,以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为主体,托管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连锁运营辖区日间照料设施和“家庭养老床位”,推动专业养老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完善“家庭养老床位”服务、管理、技术等规范,明确上门照护服务标准,规范合同范本,让居家老年人享受连续、稳定、专业的养老服务。鼓励和引导国有企业、社会组织、医疗机构、家政公司、物业企业等参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按照就近便利、安全优质、价格合理的原则,提供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积极推进城乡社区(村)助老食堂或老年助餐点建设,引导市场主体针对老年人特点开发餐饮产品并建立配送体系。

问题六:农村养老一直是养老领域的弱项,“十四五”期间如何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的短板?

回答:将农村养老服务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布局,统筹城乡、整合资源、优化供给、补齐短板。优化拓展敬老院服务功能,开展特困人员供养、失能老年人托养、居家上门、对下指导等服务,升级成为农村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大力发展农村幸福院等互助养老设施,鼓励专业服务组织连锁化托管运营,打造政府扶得起,村里办得起、农民用得上、服务可持续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广实施“党建+养老”模式。鼓励设立老年协会、老年志愿服务队等群众性养老服务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