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措施】聊城市皮肤病防治院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预案

字号:
发布时间: 2025-05-08 发文单位:聊城市皮肤病防治院

聊城市皮肤病防治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及时、高效、妥善处置发生在信发街道办事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应对并及时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人民健康危害,做好医疗救护工作,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防止事态进一步扩散,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维护社会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特制定预案。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信发街道办事处范围内发生的所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基本原则

(一)预防为主

 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防范,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二)快速反应

 及时发现并上报可能存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建立信息通报快速通道,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启动预警机制。

(三)分类指导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别处理,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四)及时处理

 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对受害者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做到快速、高效、及时,最大限度减轻危害造成的不利后果。

 信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指挥中心,设在公卫科,负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委员会提出的建议进行分析、判断,决定是否启动预警机制,并由信发街道办事处批准。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中心日常工作由信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卫科具体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后,各有关部门及人员必须按照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分工进入应急状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一)报告内容

 1、初次报告。第一、必须报告信息:事件名称、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波及人群或潜在的威胁和影响、报告联系单位人员及通讯方式。第二、尽可能报告的信息:事件的性质、范围、严重程度、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病例发生和死亡的分布及可能发展趋势。

 2、阶段报告。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可能因素;在阶段报告中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同时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

 3、总结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二)报告原则

 初次报告要快,阶段报告要新、准,总结报告要全。

(三)报告时限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各卫生和有关单位应当在2小时内向信发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卫生健康局报告

   1、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2、发生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4、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四)报告方式

 凡执行职务的医疗机构所有医务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卫生监督人员、乡村医生和基层监测点的报告人均为责任报告人,除按常规疫情报告、疾病监测及其它常规监测系统规定要求进行报告外,对发现的各种公共卫生异常现象要以最快方式向县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四、应急处理方案

现场处置工作程序

1、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快速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原因,对可能的生物、毒素因子进行分类,确定疫区和目标人群;

 2、根据自然环境因素确定可能的污染范围,对事件的危害程度和潜在危害进行判定;开展健康教育和社会动员,群防群治尽可能减少危害;

3、对救护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和物资的需求做出评估和调用;

4、经过事件紧急处理,疫情消除后,进行后续监测,直至消除危害;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核实;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原因,实验室检验;提出采取控制措施的建议,包括疫区封锁、人员疏散、消杀灭菌、隔离观察、预防服药、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和干预等;处理结果的总结、评估与上报。

医疗救护工作程序

1、视伤亡情况设置伤病员分检处。

2、对现场伤亡情况的事态发展作出快速准确评价,包括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及种类;伤员主要的伤情、采取的措施及投入的医疗资源;急需解决的医疗救护问题。

3、指挥、调遣现场及辖区内各医疗救护力量。

4、向临时现场指挥部汇报有关情况,并接受指令。

5、在现场医疗救护中,依据受害者的伤病情况按轻、中、重、死亡分类,分别以“红、黄、蓝、黑”的伤病卡作出标志(伤病卡以5×3cm的不干胶材料做成),置于伤病员的左胸部或其他明显部位,便于医疗救护人员辨认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6、现场医疗救护过程中,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治重伤后治轻伤的原则,将经治伤员的血型、伤情、急救处置、注意事项等逐一填写伤员情况单,并置于伤员衣袋内。

伤病员运送工作程序

 伤病员经现场检伤分类、处置后,要根据病情向就近的医疗机构分流。伤病员分流原则如下:

1、接受伤病员的医疗机构,由临时现场指挥部按照就近、有效的原则指定。

2、伤病员现场经治的医疗文书要一式二份,及时向临时现场指挥部报告汇总,并向接纳伤病员的医疗机构提交。

3、临时现场指挥部指定的医疗机构必须无条件收治分流伤病员。

4、运送伤病员途中需要监护的,由现场医疗救护指挥部派医疗人员护送。

5、伤病员运送至医疗机构后,由收治医疗机构按急诊急救工作程序处置。收治伤病员的医疗机构要成立专门的抢救小组,负责伤病员救治工作。

消毒处置

1、根据现场情况,选择消、杀、灭的器材、药物剂型、浓度、施药方法。

2、保护食品、电器设施和其他有关物品,防止沾染药物。

3、实施消毒应先室内后室外、先地面后墙壁、先重点后一般、先饮水后污水的顺序进行。

现场情况报告程序

  由现场最高指挥者负责向上级报告现场情况。

新闻宣传与信息发布

 按上级有关指示,统一口径,指定专人向媒体发布信息,其它任何人员未经授权不得对外公布相关信息。

、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1、突发事件发生后,信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突发事件领导组迅速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定突发事件的类型,明确是否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明确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意见。

2、应急启动后,各小组应当根据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立即到达规定岗位,履行职责,按规范要求有序开展各项工作。

3、各科室应当严格要求落实“首诊负责制”,对在突发事件中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患者必须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例记录;对需要转送的患者,应当按规定将患者及其病例记录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并结合疫情,采取相应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4、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求,突发事件应急小组有权紧急调配技术人员、储备的物资、交通工具及相关设施、设备;必要时配合上级行政部门进行人员疏散或者隔离,并可以依法对传染病疫区实行封锁。

5、各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现场采取控制措施,宣传突发事件防治知识,及时对易受感染人群和其他易受损害的人群,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投药、群体防护等措施。

6、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医护人员,应当按照突发事件的要求,采取防护措施,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工作。

7、义务人员应当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专业技术机构,开展突发事件的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

8、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立即上报卫生主管部门,并采取控制措施。

9、对收治的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

10、信发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全体医务人员进行统一排班,坚持24小时值班制,保持电话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