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概述

字号:
发布时间: 2022-05-31 发文单位:茌平区人民政府

位置区划

【地理位置茌平县位于山东省西部,聊城市东部,东经115°54′~116°24′、北纬36°22′~36°45′。东临德州市齐河县,南连东阿县,西靠东昌府区、临清市,北与高唐县接壤。县城距聊城35公里,至济南80公里。县境南北直距43.5公里,东西横距46.3公里,区划总面积1003.37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2018年,茌平县辖3个街道,即:振兴街道、信发街道、温陈街道;10个镇,即:博平镇、冯官屯镇、乐平铺镇、杜郎口镇、肖家庄镇、韩屯镇、菜屯镇、胡屯镇、贾寨镇、洪官屯镇;1个乡:杨官屯乡。全县有732个行政村。

自然地理

【地形 地貌】茌平县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较平缓,地面倾斜方向基本随河流流向自西南向东北微倾,高处标高35.0m,低处标高26.5m,平均坡降1/15000。由于黄河冲积,形成岗、坡、洼相间的微地貌形态。主要地貌类型有:缓平坡地、河滩高地、浅平洼地、决口扇型地。

缓平坡地是由黄河漫流沉积而成,是茌平县中部地区分布较大的地貌类型,分为高坡地和平坡地两种,面积各占一半。这种地貌类型区内,地势平缓,排水不畅。

浅平洼地广泛分布在茌平县东西部及中南部地区,是由黄河泛滥时远离主河道的静水沉积而成。大型洼地较少,小型洼地多,但分布较散乱。这种地貌类型区内,地势低洼,潜水埋藏深度较小,水质较差。

河滩高地主要分布在茌平县南部地区,是黄河泛滥主流冲积而成。这种地貌类型区内,地形相对较高,径流推泄通畅,水质较好,潜水埋藏较深。上部为河滩龙背高地,下部称河滩高地。

决口扇形地主要分布在茌平县西部地区,是黄河决口骨干支流冲积形成的,是黄河决口泛道的首端。黄河携带大量的泥沙,冲破堤岸,流速大减,大量泥沙沉积,形态如扇面,故称为决口扇形地。在决口扇形地内,地面起伏不平,有连绵的沙丘、冲沟。土壤质地均为沙质土,保水、保肥能力差,常受风沙危害。这种地貌类型区内,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土壤脊薄、保水能力差,局部易积水成涝,造成轻度盐化。

【气候】茌平县处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属于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温度适宜,四季分明,春季南风大而多,降水稀少,空气干燥;夏季温度高,雨量大,雨热同步;秋季温和凉爽,降水减少;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常有寒流侵袭。这种气候属性和水文气象特征形成了“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爽多旱、冬季干寒”的气候特点。

气温。2018年,平均气温14.0度,较历年平均高0.5度,年极端最高气温38度,出现在6月5日,较历年极值偏低3.8度;年极端最低气温-16.2度,出现在1月12日和12月29日,较历年极值偏高6.1度。全年气温除1月—2月、9月—10月和12月偏低,其余月份均偏高;日照1月、3月—5月和11月偏少,其余月份偏多。全年气温较历年平均略偏高。

降水量。2018年,总降水量762.8mm,较常年偏多201.5mm,最多年降水量为851.47毫米(1964年),最少年降水量为 308.5毫米(1992年)。全年降水60%多集中在夏季,夏季易出现局部内涝。秋季雨量多于春季,春季干旱发生频繁,有“十年九春旱”之说,冬季降水最少,不足全年的3%。年平均相对湿度66.1%,其中:7月、8月相对湿度较大,分别为78.1%、83.1%,2月、3月较小,分别为45.7%、60.9%。

【河流】 茌平县属海河流域。境内有徒骇河、马颊河、茌中河、冯氏河、西新河、老徒骇河、七里河、茌新河、普济沟、管氏河、赵牛河等11条骨干河道,总长度216.8千米,均为季节性河流。徒骇河、马颊河为海河水系,其余均属支流。徒骇河以西有西新河、老徒骇河、七里河,以东有茌新河、茌中河、赵牛新河、管氏河、普济沟、冯氏河。其中:西新河、老徒骇河、茌新河、茌中河在境内直接汇入徒骇河,七里河在高唐县佟官屯北汇入徒骇河,赵牛新河在禹城汇入徒骇河,管氏河在禹城汇入徒骇河。全水系主要承担上游及境内径流排水,年径流量4亿立方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截至2018年底,全县土地总面积100337公顷,农用地81905.18公顷(其中耕地64719.23公顷),占总面积的81.63%;建设用地17602.01公顷,占总面积的17.54%;未利用地829.56公顷,占总面积的0.83%。

【水资源】 2010年-2018年,水资源总储量平均13165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2790万立方米,占21%;地下水资源13985万立方米,占79%。当地水资源量仅占社会总需水量60%,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全省74.4%,为全国人均占有量11.6%。

【矿产资源】茌平县境内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产为主,截至2018年底,全县发现6种矿产,分别是:煤、石油、天然气、地热等能源矿产及砖瓦用粘土非金属矿产、矿泉水水气矿产。其中煤的储量约8亿吨,主要分布在博平镇,矿泉水主要分布在韩屯镇,地热主要分布在徒骇河以西博平镇、肖庄镇、菜屯镇、贾寨镇等乡镇。

【生物资源】茌平县主要粮油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大豆、高粱、地瓜、棉花、花生、油菜等20多种。全县蔬菜品种有10大类78个品种。茄果类有西红柿、小西红柿、茄子、甜椒、尖椒等,瓜类有黄瓜、南瓜、西葫、冬瓜、苦瓜、北瓜、菜瓜、脆瓜等,豆类有芸豆、毛豆、扁豆、荷兰豆等,白菜类有大白菜、小白菜、甘蓝、菜花等,根菜类有白萝卜、胡萝卜、樱桃萝卜、芥菜、球茎茴香等,叶菜类有菠菜、芹菜、茼蒿、香菜、生菜、空心菜、茴香、油菜、苦菜等,葱蒜类有韭菜、圆葱、大葱、大蒜、蒜苗、蒜薹、韭薹等,薯芋类有土豆、洋姜等,水生、多年生及其他类有莲藕、黄花菜、香椿等,食用菌有双孢菇、平菇、金针菇、黑木耳、桑黄、香菇、姬菇、草菇、鸡腿菇、白灵菇等。

茌平县境内有木本植物(温室植物和盆栽花卉除外)共计43个科84个属157个种,其中:有裸子植物4科8属13种,被子植物44科76属144种,以豆科和蔷薇科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在157个种当中,除了当地固有的杨树、柳树、刺槐、国槐、榆树、泡桐、臭椿、香椿、枣、苹果、桃、杏、葡萄、梨、石榴、山楂、柿子等一些树种外,大多数为早年和近年引进的城乡绿化树种,如:栾树、楸树、梓树、乌桕、朴树、火棘、龙柏等,并存有柽柳、柘树等一些古树种。

茌平境内共有野生动物257种。兽类主要有赤狐、狸、獾、黄鼠狼、鼹鼠、草兔、刺猬、蝙蝠等;鸟类主要有鹰、鹞、喜鹊、乌鸦、麻雀、黄雀、布谷鸟、啄木鸟、猫头鹰、豆雁、家燕、鹌鹑、水鸭、白鹭、红兰顶、鸠、黄鹂等;鱼类主要有黄颡、黄鳝、鲶鱼、赤眼鳟、麦穗鱼、银鱼、船丁鱼、泥鳅、鲚鱼、刺鳅、水蛭等;甲壳类主要有蚌、虾、鳌、蟹、螺、蜗牛等;昆虫类主要有螳螂、蜻蜓、蟋蟀、萤火虫、蚯蚓、黄蜂、蟑螂、蝼蛄、牛虻及蝶类、瓢虫类、草蛉类、蜘蛛类、食虫蝽类、茧蜂类、蚊蝇类、蚁类等;爬行类主要有蛇、蜥蜴、壁虎等;两栖类主要有青蛙、蟾蜍等。

动物类药材33科36种,主要有土元、蛇蜕、全蜴、水蛭、蟾蜍、蜂巢、僵蚕、鳖甲、刺猬皮、鸡内金、蜈蚣、蝉蜕、驴皮等。

人口民族

【人口】茌平县总人口57.3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91万人。出生人口率12.25‰,死亡人口率5.67‰ ,自然增长率6.6‰ 。  

民族茌平县有汉、回、满、蒙古、朝鲜31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人口的99.60%。数民族成份人口2285人,其中:回族1485人,占65%;有3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分别是洪官屯镇回民李村、振兴街道办事处南关村、乐平铺镇南街村,其中:回民李村有回民群众775人,占全村总人口72.2%,是典型民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