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解读:区政府召开2023年度第4次常务会议
2023年度第4次区政府常务会议“关于《聊城市茌平区行政应诉工作办法》编制情况的汇报”议题解读
一、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6〕54号)、《山东省行政应诉工作规则》、《聊城市行政应诉工作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的要求,结合我区行政应诉工作实际情况,围绕规范应诉工作制度、提高应诉工作能力、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实质性化解纠纷争议、推动法治政府创建五个方面,拟定了《聊城市茌平区行政应诉工作办法》。
二、编制过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相关政策法规规定,区司法局就制定《聊城市茌平区行政应诉工作办法》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调研过程中分析了我区以往行政应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和改进措施,召开了党组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拟定了《聊城市茌平区行政应诉工作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将征求意见稿向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区直部门和乡镇(街道)征求意见建议,反馈意见均无异议。征求意见结束后,区司法局组织公职律师、区政府法律规问对《聊城市茌平区行政应诉工作办法》(征求意见稿)进行了合法性审查。
三、主要内容
《聊城市茌平区行政应诉工作办法》共六章四十三条,规定了行政机关应当履行的应诉法定职责,细化了区政府工作部门、乡镇(街道)的应诉责任和工作程序,明确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要求和应诉备案制度,并对案件登记、公文签发、文书送达、庭审观摩、教育培训等内容做了明确要求。
2023年度第4次区政府常务会议“关于《茌平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起草情况的汇报”
议题解读
一、起草过程
根据中央、省、市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有关文件要求,区农业农村局组织起草了《茌平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征求意见稿),并于2022年12月2日向14个乡镇(街道)征求意见,1个乡镇提出修改意见,其余乡镇无意见。我们已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2023年2月7日,区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并邀请发改局、资规局、水利局、财政局等部门进行联审。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和相关部门建议,对《规划》进一步修改完善,于3月16日再次向各部门征求意见,形成《规划》(审议稿)。
二、主要内容
《规划》共分8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是发展形式。有五项内容:一是建设基础;二是建设基本情况;三是建设成效;四是主要问题;五是有利条件。
第二部分是总体要求。有两项内容:一是指导思想;二是任务指标。
第三部分是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建设内容包括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配套、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农田输配电和管护利用等。建设标准严格执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等国家标准。
第四部分是空间布局和建设任务。有三项内容:一是规划布局;二是建设任务;三是项目选址。
第五部分是建设监管和后续管护。有五项内容:一是强化质量管理;二是统一上图入库;三是规范竣工验收;四是加强后续管护;五是严格保护利用。
第六部分是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第七部分是规划效益。有三项内容:一是经济效益;二是社会效益;三是生态效益。
第八部分是规划保障。有六项内容: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二是强化规划引领;三是加强资金保障;四是加大科技支撑;五是严格督导考核;六是加强队伍建设。
2023年度第4次区政府常务会议“关于《聊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茌平区部分)编制情况的汇报”议题解读
一、规划编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规划工作,多次就规划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规划要把握好战略定位、空间格局、要素配置,坚持城乡统筹,落实多规合一,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建立“五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二、规划编制历程
茌平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于2019年7月启动,并按照国家和省市的工作安排积极推动编制。由于茌平已撤县划区,按照山东省自然资源厅要求,市辖区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不再单独报批。因此,茌平区规划成果须纳入《聊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一同审批。2022年10月,按照国家要求完成了“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划定耕地保护目标92.6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83.17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44万亩、城镇开发边界面积13.4万亩(开发边界内新增建设用地规模2.84万亩);2023年2月,按照上级要求,完善规划成果,并完成茌平区规划成果与《聊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整合工作;2月26日,聊城市总体规划成果在北京通过专家评审,并得到自然资源部和与会专家的好评;3月5日,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就茌平区规划成果向区政府作了专题汇报。目前,该规划成果已上报省自然资源厅进行第一次审查,并按照省厅要求同步审查、同步报批、同步修改成果,预计6月底可完成规划批复。
三、规划主要内容
(一)规划范围与期限
本次规划范围为茌平区行政辖区范围,面积1003.3平方公里,规划期限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
(二)整体定位
茌平区定位为:市域副中心、济聊一体化发展的“双向门户”,现代化生态铝城。
(三)发展目标
紧紧围绕“鲁西领跑、全省先进”的奋斗目标,以“深入融入济聊一体化”为发展方向,形成主体功能鲜明、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实现现代化,基本建成发展高质量、生态高颜值、生活高品质的美丽家园。
(四)市辖区城镇空间结构
规划提出形成“一主(主城区)、一副(茌平作为副城区)多节点”的市辖区城镇空间结构,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
1、茌平副城区
茌平区作为聊城中心城区的副城区,是济聊大通道上重要的功能节点,规划期内以高铁新区、金牛湖新区、职教园区的建设为契机,优化空间布局、加强公共服务、提升环境品质,建设成为聊城市生产服务业基地、济聊一体化发展的双向门户。空间发展以“北优、西拓、南延、东连、中疏”为原则,最终形成“双核引领,四轴联动,蓝绿成网,北工南居”的整体格局。
双核引领:打造中心街老城中心、金牛湖新城中心;
四轴联动:依托新政路、建设路、枣乡街、中心街打造城市空间发展轴;
蓝绿成网:水网串城,依托茌中河、茌新河、环城水系、冯氏河、管氏河、四新河、位山一千渠、城关分干渠等构建城市水网;
绿网护城:建设铝城路生态防护带、城关分干渠生态防护带等生态防护网和济聊高速公路、郑济高铁、邯济铁路基础设施防护网;
北工南居:北部打造铝精深加工产业、新型工业、循环产业、新材料工业组团,南部打造老城、城南、金牛湖、南环、高铁生活组团。
2、重点镇
规划将博平镇、乐平铺镇、冯官屯镇、洪官屯镇、贾寨镇被列为重点镇,提出加强重点镇特色产业发展和公共设施配套,为乡镇片区提供一体化的公共服务。
(五)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策略
促进主副城区一体化建设,优化城市功能布局,落实新的职能。强化东昌府区与茌平区的城市功能协调,明确各自承担的核心功能和特色功能,加强全域在交通、市政、设施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将主副城区打造成区域性中心城市。
(六)综合交通
构建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主要快速运输方式、普通铁路、普通公路及水运为辅助的综合立体交通网。新建济郑高铁、鲁中高铁、聊德城际三条高速铁路,新建济东高速、济临高速、高台高速三条高速公路,新建G309绕城改线、聊城大东环、S245东延线、聊茌路、王韩路-冯许路、茌平城区大外环等一级公路。
同时,城区主干路构建“八纵八横”的路网格局。八纵:G105线、湖西路、湖东路、枣乡街、中心街-华鲁街、商业街-迎宾大道、朝阳街、东环路;八横:北环路、信发路、铝城路、新政西路-新政东路、文化路、汇鑫路、建设路、南环路。
(七)副城区蓝绿空间
1、构建“一心、一带、一环、六轴、多点”的绿地与开敞公共空间体系
“一心”为金牛湖湿地公园,“一带”为城关分干渠东侧和铝城路两侧的工业卫生安全隔离带,“一环”为环城水系及两侧滨水公园,“六轴”为依托环城水系形成的茌新河、南环路、龙山南街、中心街、民生路与文化路绿地与公共空间轴,“多节点”为尚庄遗址公园、韩王遗址公园、茌山公园、人民广场等大型公共空间节点。
2、构建“一心、一环、两横、三纵”的河湖渠生态系统
“一心”为金牛湖,“一环”为茌新河在内的环城水系,“两横”为冯氏河和民生河,“三纵”为湖西路水系、茌中河和城关分干渠。